价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前景几何?价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前景几何?

价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前景几何?



1、价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前景几何?

我梦想中,未来的创伤骨科手术室,是由机器人全程参与的。手术床上有很多长着智能眼的机械手,这些机械手能够透视患者全身的创伤,并针对创伤部位进行微创、精准的手术操作。患者在急诊检查完,确定没有生命危险后,被推入这个手术室,几小时后再出来,就复原了。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吴新宝 例如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办公文教等,甚至我们日常生活的几乎全部,都在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医学不可能游离于这些之外。事实上,医学1直在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它实在是太特殊了,既是人的科学,也是人性的科学,所以它的发展永远走在 科技 发展的后面,虽永远滞后,但永远跟随。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林进 「人类终将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虽然这1判断已近乎成为 社会 共识,但人们对于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始终持审慎态度。 在某乎上,1条关于「医疗机器人大规模上市后,外科医生会不会被替代?」的提问,收获了19个回答,其中大部分认为机器人无法替代医生;也有人认为现在不会,但未来可能会;还有小部分人表示,医疗机器人现在或许无法替代「主刀」医生,但有可能替代「助手」医生。 后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工程与临床应用分会主任委员田伟的观点1致:「医疗机器人的未来,有很重要的两点,1是1定要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2是不要去替代医生,而是要给医生提供崭新的帮助。」 然而,如果仅仅是起人工辅助作用,那于医院而言,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单台机器购买费用;于患者而言,1次上万元的手术「开机费」,值得吗? 过去1年多,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天智航股价遭遇瀑布式下跌,目前市值较最高点已跌去近9成。而微创医疗旗下拥有腔镜、骨科、泛血管等领域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子公司微创机器人,自2021年11月登陆港股后,股价亦在波动中呈下跌趋势。 资本市场在逐渐丧失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信心。 近日,1份关于征求「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价格的便函文件在业内传开,更是引发激烈讨论,对骨科手术机器人价值的质疑,被推至顶峰。 「现在手术收费是很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这么高级的手术,价格还不到3000元,如果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按比例加收,作为机器人的开机费用,我觉得只有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唐』。」北京某3甲医院骨科专家对 健康 界说。 价值与价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将去向何处? 「腔镜等微创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1定不要固步自封。」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手术机器人作为全新1代的医疗器械,是对当前转化医学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最佳诠释,它的发展和临床普及应用,必将成为未来智能医疗模式的1部分。 2万元起 并不「经济」的选择? 中国第1台机器人辅助实施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生在2020年1月6日,1位膝关节严重疼痛、变形、受骨关节炎困扰20多年的66岁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该手术,该骨科手术机器人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 首先,将患者的患肢3维影像扫描图像数据同步传输至机器人的「大脑」——计算机系统,接着,医生在计算机系统屏幕上规划手术方案,然后,机器人的机械臂基于手术方案,通过光学跟踪仪精准定位至预计手术位置,并按照规划路径与医生协作,进行截骨操作,随后由医生安装人工关节假体。 「手术机器人使医生的脑、眼、手,得到了提升和延伸。」这场手术的主刀者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实现精准定位,截骨的定位、假体安放的位置,都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完成,并且不会对骨骼、软组织有太多侵袭,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过程安全、患者恢复快。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进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进行截骨操作 然而,在国内,像这样由机器人辅助的骨科手术案例,并不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或髋关节)、脊柱手术,以及创伤中的骨折复位(多为在研)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数量仅为243例,渗透率不足0.1%;而同期美国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数量高达10万例,渗透率为7.6%。 天智航在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2019年末,其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已在国内74家医疗机构投入临床使用,累计实施 5371 例脊柱手术。但单台机器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据国盛证券统计,2016—2019年,天智航单台骨科机器人在医院的平均使用频率分别仅为12例、47例、64例、73例。 为何拥有1定优势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内推广应用情况不佳呢? 有医生发文指出,目前骨科脊柱手术机器人只是帮助大夫定位,提供导针置入路径而已,解决的是手术中的次要矛盾,而非矫形、减压等主要矛盾,算不上「雪中送炭」,至少现在还只属于「锦上添花」。 但这朵「花」的耗费不菲。 1台手术的收费通常包含手术费、麻醉费、输血费、药费、耗材费等。据统计,目前,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已经在北京、天津、吉林、安徽、河北、山东等18个省/市纳入临床收费目录,在患者手术的结算单中,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使用费(即「开机费」)作为新增项目单独收取。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在官网公布的《2019年第1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9年,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和垂杨柳医院收费为3.9万元。 另据国盛证券资料显示,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分档,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收费在1.8万元至4.5万元;济南市第3人民医院和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机器人辅助手术收费,根据手术情况,大体在0.7万元至1.5万元。 据北京某大型3甲综合医院1位骨科主任医师向 健康 界透露,2019年该院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后,采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费的最初定价为4.4万元,后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分档,将费用调整为2.2万元、3.3万元、4.4万元3个级别。 「实际上,价格调整前后,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该主任医师表示,在患者自费的情况下,愿意增加支付2万元以上机器人使用费的患者,并不多。 单从手术费用来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对于患者而言似乎并不是1项「经济」的选择。然而,如果从整体诊疗费用来看,未必不「经济」。 「传统手术需在患者体内植入金属接骨板系统,这些耗材价格昂贵,而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大部分情况下仅需在患者体内植入几枚螺钉,将极大地减少患者的花费。」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新宝对 健康 界表示。 「高不成,低不就?」 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市人社局曾于2021年8月发文,规定自2021年10月23日起,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可100%报销),项目价格定为8000元/次;1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获得北京乙类医保支付(可报销70%)。 纳入医保之后,医院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开机率是否有所提升呢? 前述主任医师对 健康 界表示,采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与患者的选择意愿相比,医生的使用意愿,才是影响机器人开机率的关键。」该主任医师认为, 目前临床使用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还达不到医生所期望的目标,对复杂、高难度脊柱手术还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对于脊柱手术而言,1方面,手术规划还需由医生来完成;另1方面,机器人的3维影像扫描功能并非实时的,术中患者体位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与术前CT扫描结果存在1定差别,进而影响机械臂定位的精准度。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而言,即便没有机器人辅助,也可以将螺钉较为精准地植入患者体内。 「现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状态,我感觉是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复杂的手术用不上机器人,能够用机器人的手术,相对来说又比较简单。」 该主任医师进1步补充,在使用手术机器人之前,需要花费1定时间做系统对接和调试,增加了手术的时间成本。 不过,亦有专家对手术机器人表示支持。 「人总有打盹儿的时候,人总有哆嗦的时候,即便是高级专家也有,这是人的弱点,但机器不会。」 吴新宝坦言,目前投入临床使用的机器人的确功能还不全面,主要用于「定位」、「瞄准」等功能,尚无法完成像辅助骨折复位这样更复杂的功能要求,但机器人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如果因为初期它的功能较为基础就放弃使用,其实是在扼杀未来。 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自己目前已基本上不再做传统方式的关节置换手术。 「人的精准度和机器人的精准度是有显著差异的,既然有更好的手术方式,为什么还死咬着古老的方法?」 减少外科医生的疲劳和颤抖,减少术中医生透视次数和时间,减少医生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提高操作器械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点鲜明,但与传统手术相比,究竟哪项才是更优选,现在可能还难以定论。 患者的意愿、医生的意愿、机器人的功能水平,以及「开机费」,都在左右着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应用。 业界对此看法不1,但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值方面达成共识——手术机器人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非常有必要的工具,尤其是对推动医疗同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机器人辅助,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级别的医生,能达到同质化的治疗效果。普通的医生能够做较高难度、较复杂的手术;有经验的医生借助机器人,能够使手术效果更加精准、更加安全、更加省力。」前述主任医师同时也表示。 吴新宝也指出: 「从设计之初,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定位就相当于顶级骨科专家,即使是1名住院医生,只要懂解剖,就可以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和顶级专家1样的手术操作。」 「未来手术机器人更适合2级甚至2级以下的医院,只要进行机器人相关培训并按标准操作,低级别医院的医生,也能达到可靠的手术效果。」林进表示,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 他认为,过去年轻的骨科医生要成长为主刀,需要几十台或上百台手术的训练,但在机器人的辅助之下,不到10台手术,医生便能独当1面,前提是医生具备1定的外科手术基础和骨科经验。 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医院总数为35394个,其中3级医院2996个(其中3级甲等医院1580个),2级医院10404个,1级医院12252个,未定级医院9742个。如何快速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如何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享受到大医院的诊疗服务,是现阶段中国面临的难题。 「借助手术机器人和5G网络技术,身在北京、上海的顶级专家可以远程指导偏远地区医院的医生做手术,为其规划手术方案,真正实现让患者『大病不出省』,同时又能得到同质化的高水平治疗。」吴新宝说。 开机费定价「打骨折」? 2021年9月,天智航负责人曾乐观地对投资者表示:「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医保是有标杆意义的,后续进入其他地区医保会逐步加速。」 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比加速进医保更快到来的,是定价调整。 2022年3月初,1份关于征求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价格的便函文件在互联网上传开。根据该文件显示,国家拟在人工椎体国采启动前,对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收费进行大调整,以确保医疗服务和收费质价相符。 该文件将骨科手术机器人收费标准作了如下划分: 现阶段,大部分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都只是起导航定位作用,如果参照标准1)进行收费,包括导航定位工具包及手术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在内,每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将最多只能在传统手术基础上加收2000元。 「医院要考虑收支平衡,1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格普遍在1000万元以上,如果『开机费』定价过低,医院很难收回成本,将不会再有动力引进机器人。」前述主任医师表示。 「目前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行业水平已经有领先国际的势头,但如果收费标准这么定的话,对于行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吴新宝强调,市场是讲究实际效益的,如果产品无人购买,将不会再有人进行进1步研发。 「骨科手术机器人是集基础和临床医学、人体工程学、机械电气工程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1体的高 科技 医疗器械产品,它的研发投入、材料成本、人力物力消耗等等,难以想象是这种定价可以覆盖的。」林进说。 3月30日,进1步明确消息传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医保办发〔2022〕4号)(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公立医疗机构采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系统辅助手术操作的,按照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功能,以「人工关节置换术」项目价格为基础上浮1定比例加收,不单独设立收费项目。 「现在手术收费是很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这么高级的手术,价格还不到3000元,如果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按比例加收,作为机器人的开机费用,我觉得只有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唐』。」北京某3甲医院骨科专家说。 虽然现阶段优势不突出,但国家应当在收费上给予政策支持 骨科常被称为「外科老大」,却在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上,并不争先。 进入21世纪以来,机器人系统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大大增加。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等,已经借助腔镜机器人系统走到了微创机器人外科的前面,甚至将机器人手术放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 而很多中国骨科医生还在徒手打钉子、上钢板、换关节和进行内镜微创手术,几十年过去了,可能区别只在于钢板换了新型号,钉子换了新款式,关节换了新界面,微创出了1些新术式。 「在过去很长1段时间,关节置换的术式、理念、材料、器械等仅仅有1些小的进步和改变,其实没有真正的革命性变化,直到『人工智能』出现。」林进表示。 在林进看来,手术机器人不仅是潮流,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它、正视它、适应它——我们已经进入智能外科的新时代。 经过30余年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开发出多款商业化使用的手术机器人,涵盖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等领域。国外布局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的公司有史赛克、美敦力、强生、捷迈邦美、施乐辉等。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有多家国内企业进军该领域,例如天智航、和华瑞博、微创医疗、威高集团、罗森博特等。 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是创伤骨科中公认最难的手术操作,如果将4肢骨折比喻成「筷子断了」,那么骨盆骨折就好比「碗碎了」,复位难度极大。 美、日、德等国家相继开展了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研发,但至今仍未有系统能进入临床应用。 2021年12月,世界首个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完成22例科研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实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传统骨盆骨折复位手术,主要依靠医生经验;在多人牵引辅助下,由术者徒手闭合复位,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复位效果难以保证。」吴新宝表示。 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端对端」的复位理念,通过术前CT3维重建,机器人系统会智能规划出最佳骨折复位位姿。术中,机器人在实时3D导航、力位协同控制下,能够精准、安全地完成骨盆骨折自动复位。 从需要医生规划手术方案,到人工智能自动手术规划;从静态3D导航,到实时动态3D导航;从单纯的导航定位,到力位协同控制、自动复位,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在逐步「进化」成医生所期望的手术第1助手。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子刊《科学机器人》,将医疗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划分为了 6 个阶段:无自动化、机器人辅助、任务自动化、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骨科手术机器人都处在「机器人辅助」阶段,毫无疑问,自动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可能现阶段骨科机器人表现出来的优势还不是那么突出,但它带来的是质的飞跃,未来必将有非常好的前景。」林进认为,国家应当从医保政策、物价政策、准入政策等各方面扶持创新企业的发展,医院亦有责任、有担当引进前沿设备,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要起到对行业的引领作用。 「手术机器人颠覆了传统治疗理念,体现了‘高 科技 助力更 健康 的治疗’,其价值是无限的,在产业发展初期,国家应当在收费上给予1定政策支持。」吴新宝表示。 未来已来,时间,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出品: 健康 界 撰文:申梦霞 监制:郑宇钧。

价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前景几何?



2、价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前景几何?

我梦想中,未来的创伤骨科手术室,是由机器人全程参与的。手术床上有很多长着智能眼的机械手,这些机械手能够透视患者全身的创伤,并针对创伤部位进行微创、精准的手术操作。患者在急诊检查完,确定没有生命危险后,被推入这个手术室,几小时后再出来,就复原了。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吴新宝 例如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办公文教等,甚至我们日常生活的几乎全部,都在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医学不可能游离于这些之外。事实上,医学1直在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它实在是太特殊了,既是人的科学,也是人性的科学,所以它的发展永远走在 科技 发展的后面,虽永远滞后,但永远跟随。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林进 「人类终将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虽然这1判断已近乎成为 社会 共识,但人们对于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始终持审慎态度。 在某乎上,1条关于「医疗机器人大规模上市后,外科医生会不会被替代?」的提问,收获了19个回答,其中大部分认为机器人无法替代医生;也有人认为现在不会,但未来可能会;还有小部分人表示,医疗机器人现在或许无法替代「主刀」医生,但有可能替代「助手」医生。 后者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工程与临床应用分会主任委员田伟的观点1致:「医疗机器人的未来,有很重要的两点,1是1定要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2是不要去替代医生,而是要给医生提供崭新的帮助。」 然而,如果仅仅是起人工辅助作用,那于医院而言,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单台机器购买费用;于患者而言,1次上万元的手术「开机费」,值得吗? 过去1年多,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天智航股价遭遇瀑布式下跌,目前市值较最高点已跌去近9成。而微创医疗旗下拥有腔镜、骨科、泛血管等领域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子公司微创机器人,自2021年11月登陆港股后,股价亦在波动中呈下跌趋势。 资本市场在逐渐丧失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信心。 近日,1份关于征求「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价格的便函文件在业内传开,更是引发激烈讨论,对骨科手术机器人价值的质疑,被推至顶峰。 「现在手术收费是很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这么高级的手术,价格还不到3000元,如果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按比例加收,作为机器人的开机费用,我觉得只有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唐』。」北京某3甲医院骨科专家对 健康 界说。 价值与价格争议之下,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将去向何处? 「腔镜等微创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1定不要固步自封。」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手术机器人作为全新1代的医疗器械,是对当前转化医学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最佳诠释,它的发展和临床普及应用,必将成为未来智能医疗模式的1部分。 2万元起 并不「经济」的选择? 中国第1台机器人辅助实施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发生在2020年1月6日,1位膝关节严重疼痛、变形、受骨关节炎困扰20多年的66岁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该手术,该骨科手术机器人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 首先,将患者的患肢3维影像扫描图像数据同步传输至机器人的「大脑」——计算机系统,接着,医生在计算机系统屏幕上规划手术方案,然后,机器人的机械臂基于手术方案,通过光学跟踪仪精准定位至预计手术位置,并按照规划路径与医生协作,进行截骨操作,随后由医生安装人工关节假体。 「手术机器人使医生的脑、眼、手,得到了提升和延伸。」这场手术的主刀者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实现精准定位,截骨的定位、假体安放的位置,都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完成,并且不会对骨骼、软组织有太多侵袭,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过程安全、患者恢复快。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进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进行截骨操作 然而,在国内,像这样由机器人辅助的骨科手术案例,并不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或髋关节)、脊柱手术,以及创伤中的骨折复位(多为在研)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数量仅为243例,渗透率不足0.1%;而同期美国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数量高达10万例,渗透率为7.6%。 天智航在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截至2019年末,其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已在国内74家医疗机构投入临床使用,累计实施 5371 例脊柱手术。但单台机器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据国盛证券统计,2016—2019年,天智航单台骨科机器人在医院的平均使用频率分别仅为12例、47例、64例、73例。 为何拥有1定优势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内推广应用情况不佳呢? 有医生发文指出,目前骨科脊柱手术机器人只是帮助大夫定位,提供导针置入路径而已,解决的是手术中的次要矛盾,而非矫形、减压等主要矛盾,算不上「雪中送炭」,至少现在还只属于「锦上添花」。 但这朵「花」的耗费不菲。 1台手术的收费通常包含手术费、麻醉费、输血费、药费、耗材费等。据统计,目前,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已经在北京、天津、吉林、安徽、河北、山东等18个省/市纳入临床收费目录,在患者手术的结算单中,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使用费(即「开机费」)作为新增项目单独收取。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在官网公布的《2019年第1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9年,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和垂杨柳医院收费为3.9万元。 另据国盛证券资料显示,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分档,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收费在1.8万元至4.5万元;济南市第3人民医院和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机器人辅助手术收费,根据手术情况,大体在0.7万元至1.5万元。 据北京某大型3甲综合医院1位骨科主任医师向 健康 界透露,2019年该院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后,采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费的最初定价为4.4万元,后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分档,将费用调整为2.2万元、3.3万元、4.4万元3个级别。 「实际上,价格调整前后,医院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该主任医师表示,在患者自费的情况下,愿意增加支付2万元以上机器人使用费的患者,并不多。 单从手术费用来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对于患者而言似乎并不是1项「经济」的选择。然而,如果从整体诊疗费用来看,未必不「经济」。 「传统手术需在患者体内植入金属接骨板系统,这些耗材价格昂贵,而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大部分情况下仅需在患者体内植入几枚螺钉,将极大地减少患者的花费。」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新宝对 健康 界表示。 「高不成,低不就?」 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市人社局曾于2021年8月发文,规定自2021年10月23日起,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可100%报销),项目价格定为8000元/次;1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获得北京乙类医保支付(可报销70%)。 纳入医保之后,医院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开机率是否有所提升呢? 前述主任医师对 健康 界表示,采用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 「与患者的选择意愿相比,医生的使用意愿,才是影响机器人开机率的关键。」该主任医师认为, 目前临床使用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还达不到医生所期望的目标,对复杂、高难度脊柱手术还起不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对于脊柱手术而言,1方面,手术规划还需由医生来完成;另1方面,机器人的3维影像扫描功能并非实时的,术中患者体位可能发生变化,导致与术前CT扫描结果存在1定差别,进而影响机械臂定位的精准度。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而言,即便没有机器人辅助,也可以将螺钉较为精准地植入患者体内。 「现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状态,我感觉是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复杂的手术用不上机器人,能够用机器人的手术,相对来说又比较简单。」 该主任医师进1步补充,在使用手术机器人之前,需要花费1定时间做系统对接和调试,增加了手术的时间成本。 不过,亦有专家对手术机器人表示支持。 「人总有打盹儿的时候,人总有哆嗦的时候,即便是高级专家也有,这是人的弱点,但机器不会。」 吴新宝坦言,目前投入临床使用的机器人的确功能还不全面,主要用于「定位」、「瞄准」等功能,尚无法完成像辅助骨折复位这样更复杂的功能要求,但机器人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如果因为初期它的功能较为基础就放弃使用,其实是在扼杀未来。 林进对 健康 界表示,自己目前已基本上不再做传统方式的关节置换手术。 「人的精准度和机器人的精准度是有显著差异的,既然有更好的手术方式,为什么还死咬着古老的方法?」 减少外科医生的疲劳和颤抖,减少术中医生透视次数和时间,减少医生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提高操作器械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点鲜明,但与传统手术相比,究竟哪项才是更优选,现在可能还难以定论。 患者的意愿、医生的意愿、机器人的功能水平,以及「开机费」,都在左右着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应用。 业界对此看法不1,但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值方面达成共识——手术机器人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非常有必要的工具,尤其是对推动医疗同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机器人辅助,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级别的医生,能达到同质化的治疗效果。普通的医生能够做较高难度、较复杂的手术;有经验的医生借助机器人,能够使手术效果更加精准、更加安全、更加省力。」前述主任医师同时也表示。 吴新宝也指出: 「从设计之初,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定位就相当于顶级骨科专家,即使是1名住院医生,只要懂解剖,就可以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和顶级专家1样的手术操作。」 「未来手术机器人更适合2级甚至2级以下的医院,只要进行机器人相关培训并按标准操作,低级别医院的医生,也能达到可靠的手术效果。」林进表示,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 他认为,过去年轻的骨科医生要成长为主刀,需要几十台或上百台手术的训练,但在机器人的辅助之下,不到10台手术,医生便能独当1面,前提是医生具备1定的外科手术基础和骨科经验。 在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国医院总数为35394个,其中3级医院2996个(其中3级甲等医院1580个),2级医院10404个,1级医院12252个,未定级医院9742个。如何快速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如何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享受到大医院的诊疗服务,是现阶段中国面临的难题。 「借助手术机器人和5G网络技术,身在北京、上海的顶级专家可以远程指导偏远地区医院的医生做手术,为其规划手术方案,真正实现让患者『大病不出省』,同时又能得到同质化的高水平治疗。」吴新宝说。 开机费定价「打骨折」? 2021年9月,天智航负责人曾乐观地对投资者表示:「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进入北京医保是有标杆意义的,后续进入其他地区医保会逐步加速。」 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比加速进医保更快到来的,是定价调整。 2022年3月初,1份关于征求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价格的便函文件在互联网上传开。根据该文件显示,国家拟在人工椎体国采启动前,对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收费进行大调整,以确保医疗服务和收费质价相符。 该文件将骨科手术机器人收费标准作了如下划分: 现阶段,大部分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都只是起导航定位作用,如果参照标准1)进行收费,包括导航定位工具包及手术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耗材在内,每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将最多只能在传统手术基础上加收2000元。 「医院要考虑收支平衡,1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格普遍在1000万元以上,如果『开机费』定价过低,医院很难收回成本,将不会再有动力引进机器人。」前述主任医师表示。 「目前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行业水平已经有领先国际的势头,但如果收费标准这么定的话,对于行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吴新宝强调,市场是讲究实际效益的,如果产品无人购买,将不会再有人进行进1步研发。 「骨科手术机器人是集基础和临床医学、人体工程学、机械电气工程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1体的高 科技 医疗器械产品,它的研发投入、材料成本、人力物力消耗等等,难以想象是这种定价可以覆盖的。」林进说。 3月30日,进1步明确消息传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医保办发〔2022〕4号)(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公立医疗机构采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系统辅助手术操作的,按照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功能,以「人工关节置换术」项目价格为基础上浮1定比例加收,不单独设立收费项目。 「现在手术收费是很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这么高级的手术,价格还不到3000元,如果在这个价格基础上按比例加收,作为机器人的开机费用,我觉得只有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唐』。」北京某3甲医院骨科专家说。 虽然现阶段优势不突出,但国家应当在收费上给予政策支持 骨科常被称为「外科老大」,却在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上,并不争先。 进入21世纪以来,机器人系统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大大增加。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等,已经借助腔镜机器人系统走到了微创机器人外科的前面,甚至将机器人手术放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 而很多中国骨科医生还在徒手打钉子、上钢板、换关节和进行内镜微创手术,几十年过去了,可能区别只在于钢板换了新型号,钉子换了新款式,关节换了新界面,微创出了1些新术式。 「在过去很长1段时间,关节置换的术式、理念、材料、器械等仅仅有1些小的进步和改变,其实没有真正的革命性变化,直到『人工智能』出现。」林进表示。 在林进看来,手术机器人不仅是潮流,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它、正视它、适应它——我们已经进入智能外科的新时代。 经过30余年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开发出多款商业化使用的手术机器人,涵盖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等领域。国外布局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的公司有史赛克、美敦力、强生、捷迈邦美、施乐辉等。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有多家国内企业进军该领域,例如天智航、和华瑞博、微创医疗、威高集团、罗森博特等。 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是创伤骨科中公认最难的手术操作,如果将4肢骨折比喻成「筷子断了」,那么骨盆骨折就好比「碗碎了」,复位难度极大。 美、日、德等国家相继开展了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研发,但至今仍未有系统能进入临床应用。 2021年12月,世界首个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完成22例科研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实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传统骨盆骨折复位手术,主要依靠医生经验;在多人牵引辅助下,由术者徒手闭合复位,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复位效果难以保证。」吴新宝表示。 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端对端」的复位理念,通过术前CT3维重建,机器人系统会智能规划出最佳骨折复位位姿。术中,机器人在实时3D导航、力位协同控制下,能够精准、安全地完成骨盆骨折自动复位。 从需要医生规划手术方案,到人工智能自动手术规划;从静态3D导航,到实时动态3D导航;从单纯的导航定位,到力位协同控制、自动复位,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在逐步「进化」成医生所期望的手术第1助手。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子刊《科学机器人》,将医疗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划分为了 6 个阶段:无自动化、机器人辅助、任务自动化、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骨科手术机器人都处在「机器人辅助」阶段,毫无疑问,自动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可能现阶段骨科机器人表现出来的优势还不是那么突出,但它带来的是质的飞跃,未来必将有非常好的前景。」林进认为,国家应当从医保政策、物价政策、准入政策等各方面扶持创新企业的发展,医院亦有责任、有担当引进前沿设备,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要起到对行业的引领作用。 「手术机器人颠覆了传统治疗理念,体现了‘高 科技 助力更 健康 的治疗’,其价值是无限的,在产业发展初期,国家应当在收费上给予1定政策支持。」吴新宝表示。 未来已来,时间,会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出品: 健康 界 撰文:申梦霞 监制:郑宇钧。

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哪些



3、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哪些

机器人的发展特点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1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1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 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中国制造2025”其中1个积极重要的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工业产值预期可以达到4.5万亿美元,其中2.6万亿来自提高并延长人类寿命,1.4万亿可能来自工业自动化和商业服务任务;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使用先进机器人承担的工作量相当于7500万全职职工。最终,节约时间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创造效益可达5000亿美元。谈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机器人并不是只需要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传感器等更多的东西,是1个更大的系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中国引进机器人有很早的历史,汽车行业自动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多数都是从国外进口。2014年,全世界生产机器人中间有40%是中国消费。同时,中国正在发展机器人产业,且南北方风格不同:北方生“硬”机器人,就是我们常见的生产线上的机器臂,这种机器人发展的比较早;而南方提倡的是做“软”机器人,即医疗、老人看护等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不过意识又可划分为简单意识和复杂意识之类。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几大发展趋势,在这里概括性地分析如下:  

1、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智能机器人,既然已经被赋予“人”的特殊称义,那当然需要有比较完美的语言功能,这样就能与人类进行1定的,甚至完美的语言交流,所以机器人语言功能的完善是1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依赖于其内部存储器内预先储存大量的语音语句和文字词汇语句,其语言的能力取决于,数据库内储存语句量的大小,以其储存的语言范围。对于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语言交流功能会越来越完美化,是1个必然性趋势,在人类的完美设计程序下,它们能轻松地掌握多个国家的语言,远高于人类的学习能力。另外,机器人还能进行自我的语言词汇重组能力,就是当人类与之交流时,若遇到语言包程序中没有的语句或词汇时,可以自动地用相关的或相近意思词组,按句子的结构重组成1句新句子来回答,这也相当于类似人类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是1种意识化的表现。  

2、各种动作的完美化机器人的动作是相对于模仿人类动作来说的,我们知道人类能做的动作是极至多样化的,招手、握手、走、跑、跳、等各种手势,都是人类的惯用动作。不过现代智能机器人虽也能模仿人的部分动作,不过相对是有点僵化的感觉,或者动作是比较缓慢的。未来机器人将以更灵活的类似人类的关节和仿真人造肌肉,使其动作更像人类,模仿人的所有动作,甚至做得更有形将成为可能。还有可能做出1些普通人很难做出的动作,如平地翻跟斗,倒立等。

3、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科学家研制越来越高级的智能机器人,是主要以人类自身形体为参照对象的。自然先需有1个很仿真的人型外表是首要前提,在这1方面日本应该是相对领先的,国内也是非常优秀的。对于未来机器人,仿真程度很有可能达到即使你近在咫尺细看它的外在,你也只会把它当成人类,很难分辩是机器人,这种状况就如美国科幻大片《终结者》中的机器人物造型具有极至完美的人类外表。  

4、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凡是人类都会有生老病死,而对于机器人来说,虽无此生物的常规死亡现象,但也有1系列的故障发生时刻,如内部原件故障、线路故障、机械故障、干扰性故障等。这些故障也相当于人类的病理现象。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具备越来越强大的自行复原功能,对于自身内部0件等运行情况,机器人会随时自行检索1切状况,并做到及时排除。它和检索功能就像我们人类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1样是智能意识的表现。  

5、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智能机器人的1切活动都需要体内持续的能量支持,这就像人类需要吃饭是同1道理,不吃会没力气,会饿死。机器人动力源多数使用电能,供应电能就需要大容量的蓄电池,对于机器人的电能消耗应该说是较大的。现代蓄电池的蓄电量都是较有限的,可能满足不了机器人的长久动力需求,而且蓄电池容量越大充电时间也往往需越长,这样就显得较为麻烦。针对能量储存供应问题,未来应该会有多种解决方式,最理想的能源应该就是可控核聚变能,微不足道的质量就能持续释放非常巨大的能量,机器人若以聚变能为动力,永久性运行将得以实现。不过这种技术对人类来说,简直太困难了,现在人类连热核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都还有许多难点要攻克,冷聚变能否实现还是1个谜,所以核聚变动力实现是遥遥无期的。另外,未来还很可能制造出1种超级能量储量器,也是充电的,但有别于蓄电池在多次充电放电后,蓄电能力会逐步下降的缺点,能量储存器基本可永久保持储能效率。且充电快速而高效,单位体积储存能量相当于传统大容量蓄电池的百倍以上,也许这将成为智能机器人的理想动力供应源。 

6、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能力是需要借助于逻辑分析,例如思考问题需要非常明确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而相对平常化的走路,说话之类看似不需要多想的事,其实也是种简单逻辑,因为走路需要的是平衡性,大脑在根据路状不断地分析判断该怎么走才不至于摔倒,而机器人走路则是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来进行。对于智能机器人为了完美化模仿人类,科学家未来会不断地赋予它许多逻辑分析程序功能,这也相当于是智能的表现。如自行重组相应词汇成新的句子是逻辑能力的完美表现形式,还有若自身能量不足,可以自行充电,而不需要主人帮助,那是1种意识表现。总之逻辑分析有助人机器人自身完成许多工作,在不需要人类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地帮助人类完成1些任务,甚至是比较复杂化的任务。  

7、具备越来越多样化功能人类制造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人类所服务的,所以就会尽可能地把它变成多功能化,比如在家庭中,可以成为机器人保姆。会你扫地、吸尘、还可以做你的谈天朋友,还可以为你看护小孩。到外面时,机器人可以帮你搬1些重物,或提1些东西,甚至还能当你的私人保镖。另外,未来高级智能机器人还会具备多样化的变形功能,比方从人形状态,变成1辆豪华的汽车也是有可能的,这似乎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金刚了,它载着你到处驶驰于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种比较理想的设想,在未来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我们目前还不能预料未来机器人新的用途。因为世界上很多机器人的形式跟大家脑子里想到的机器人是很不1样的。包括现在很多汽车里面的智能软件,它能帮你自动导航,这实际上也是机器人的功能之1。而且,机器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目前有精确灵敏度的机器人价格大概在10万美金左右,预计到2025年,价格可以降到5万多美金,每年价格下降10%。这个速度可能会比预想的更快,因为整个芯片产业发展非常快,如果机器人生产规模能够有很大的发展的话,相信这个价格肯定会比这个便宜得多。机器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能够代替很多人的工作,以后人们不需要从事这类体力劳动。最后是人比机器人聪明还是机器人比人聪明?人发明了机器人,机器人也不断在学习,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我们1天要睡8个小时、工作12个小时、玩4个小时,而机器人1天24个小时,只要有电源就会不断学习,它积累知识的过程可能比人类更快。这或将是我们日后发展人工智能必须要考虑的1点。

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哪些



4、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哪些

机器人的发展特点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1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1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 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中国制造2025”其中1个积极重要的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工业产值预期可以达到4.5万亿美元,其中2.6万亿来自提高并延长人类寿命,1.4万亿可能来自工业自动化和商业服务任务;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使用先进机器人承担的工作量相当于7500万全职职工。最终,节约时间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创造效益可达5000亿美元。谈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机器人并不是只需要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传感器等更多的东西,是1个更大的系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中国引进机器人有很早的历史,汽车行业自动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多数都是从国外进口。2014年,全世界生产机器人中间有40%是中国消费。同时,中国正在发展机器人产业,且南北方风格不同:北方生“硬”机器人,就是我们常见的生产线上的机器臂,这种机器人发展的比较早;而南方提倡的是做“软”机器人,即医疗、老人看护等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不过意识又可划分为简单意识和复杂意识之类。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几大发展趋势,在这里概括性地分析如下:  

1、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智能机器人,既然已经被赋予“人”的特殊称义,那当然需要有比较完美的语言功能,这样就能与人类进行1定的,甚至完美的语言交流,所以机器人语言功能的完善是1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依赖于其内部存储器内预先储存大量的语音语句和文字词汇语句,其语言的能力取决于,数据库内储存语句量的大小,以其储存的语言范围。对于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语言交流功能会越来越完美化,是1个必然性趋势,在人类的完美设计程序下,它们能轻松地掌握多个国家的语言,远高于人类的学习能力。另外,机器人还能进行自我的语言词汇重组能力,就是当人类与之交流时,若遇到语言包程序中没有的语句或词汇时,可以自动地用相关的或相近意思词组,按句子的结构重组成1句新句子来回答,这也相当于类似人类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是1种意识化的表现。  

2、各种动作的完美化机器人的动作是相对于模仿人类动作来说的,我们知道人类能做的动作是极至多样化的,招手、握手、走、跑、跳、等各种手势,都是人类的惯用动作。不过现代智能机器人虽也能模仿人的部分动作,不过相对是有点僵化的感觉,或者动作是比较缓慢的。未来机器人将以更灵活的类似人类的关节和仿真人造肌肉,使其动作更像人类,模仿人的所有动作,甚至做得更有形将成为可能。还有可能做出1些普通人很难做出的动作,如平地翻跟斗,倒立等。

3、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科学家研制越来越高级的智能机器人,是主要以人类自身形体为参照对象的。自然先需有1个很仿真的人型外表是首要前提,在这1方面日本应该是相对领先的,国内也是非常优秀的。对于未来机器人,仿真程度很有可能达到即使你近在咫尺细看它的外在,你也只会把它当成人类,很难分辩是机器人,这种状况就如美国科幻大片《终结者》中的机器人物造型具有极至完美的人类外表。  

4、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凡是人类都会有生老病死,而对于机器人来说,虽无此生物的常规死亡现象,但也有1系列的故障发生时刻,如内部原件故障、线路故障、机械故障、干扰性故障等。这些故障也相当于人类的病理现象。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具备越来越强大的自行复原功能,对于自身内部0件等运行情况,机器人会随时自行检索1切状况,并做到及时排除。它和检索功能就像我们人类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1样是智能意识的表现。  

5、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智能机器人的1切活动都需要体内持续的能量支持,这就像人类需要吃饭是同1道理,不吃会没力气,会饿死。机器人动力源多数使用电能,供应电能就需要大容量的蓄电池,对于机器人的电能消耗应该说是较大的。现代蓄电池的蓄电量都是较有限的,可能满足不了机器人的长久动力需求,而且蓄电池容量越大充电时间也往往需越长,这样就显得较为麻烦。针对能量储存供应问题,未来应该会有多种解决方式,最理想的能源应该就是可控核聚变能,微不足道的质量就能持续释放非常巨大的能量,机器人若以聚变能为动力,永久性运行将得以实现。不过这种技术对人类来说,简直太困难了,现在人类连热核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都还有许多难点要攻克,冷聚变能否实现还是1个谜,所以核聚变动力实现是遥遥无期的。另外,未来还很可能制造出1种超级能量储量器,也是充电的,但有别于蓄电池在多次充电放电后,蓄电能力会逐步下降的缺点,能量储存器基本可永久保持储能效率。且充电快速而高效,单位体积储存能量相当于传统大容量蓄电池的百倍以上,也许这将成为智能机器人的理想动力供应源。 

6、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能力是需要借助于逻辑分析,例如思考问题需要非常明确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而相对平常化的走路,说话之类看似不需要多想的事,其实也是种简单逻辑,因为走路需要的是平衡性,大脑在根据路状不断地分析判断该怎么走才不至于摔倒,而机器人走路则是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来进行。对于智能机器人为了完美化模仿人类,科学家未来会不断地赋予它许多逻辑分析程序功能,这也相当于是智能的表现。如自行重组相应词汇成新的句子是逻辑能力的完美表现形式,还有若自身能量不足,可以自行充电,而不需要主人帮助,那是1种意识表现。总之逻辑分析有助人机器人自身完成许多工作,在不需要人类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地帮助人类完成1些任务,甚至是比较复杂化的任务。  

7、具备越来越多样化功能人类制造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人类所服务的,所以就会尽可能地把它变成多功能化,比如在家庭中,可以成为机器人保姆。会你扫地、吸尘、还可以做你的谈天朋友,还可以为你看护小孩。到外面时,机器人可以帮你搬1些重物,或提1些东西,甚至还能当你的私人保镖。另外,未来高级智能机器人还会具备多样化的变形功能,比方从人形状态,变成1辆豪华的汽车也是有可能的,这似乎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金刚了,它载着你到处驶驰于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种比较理想的设想,在未来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我们目前还不能预料未来机器人新的用途。因为世界上很多机器人的形式跟大家脑子里想到的机器人是很不1样的。包括现在很多汽车里面的智能软件,它能帮你自动导航,这实际上也是机器人的功能之1。而且,机器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目前有精确灵敏度的机器人价格大概在10万美金左右,预计到2025年,价格可以降到5万多美金,每年价格下降10%。这个速度可能会比预想的更快,因为整个芯片产业发展非常快,如果机器人生产规模能够有很大的发展的话,相信这个价格肯定会比这个便宜得多。机器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能够代替很多人的工作,以后人们不需要从事这类体力劳动。最后是人比机器人聪明还是机器人比人聪明?人发明了机器人,机器人也不断在学习,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我们1天要睡8个小时、工作12个小时、玩4个小时,而机器人1天24个小时,只要有电源就会不断学习,它积累知识的过程可能比人类更快。这或将是我们日后发展人工智能必须要考虑的1点。

现在的机器人有哪些



5、现在的机器人有哪些

当前市面上现有以下几种机器人: 1. 家庭安防机器人:由于在家和游玩场所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家庭安防机器人应运而生,比如某某安保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报警等功能; 2. 教育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活动中,可以跟孩子互动,传递知识,这些机器人既有外形可爱,也有十分智能; 3. 医疗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自动检测、护理病人,可以精确的执行技术上复杂的手术,大大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 4. 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不仅能够替代业务员的工作量,在客户服务方面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它可以起到搬运物品,引导乘客等作用。 5. 军事机器人:军事机器人是最先进的机器人,可以用来搜索地牢或隐藏的空袭目标,以及遥控机器人进行侦察任务等。

威高手术机器人有哪些特点?



6、威高手术机器人有哪些特点?

威高手术机器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1代机器人手术系统,除具备传统机器人操作灵活和智能化的特点外,还具有操作设备简洁轻便,使用维护费用低,设备兼容性强等1系列优势。

相似内容
更多>